主要产品:焊钉、栓钉 剪力钉 圆柱头焊钉钢结构螺栓

专注钢结构产品系列钢结构配件系列产品专业供应商

18330064396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咨询热线

18330064396

佑工紧固件工业品一城一地之-河北安平:金属丝网的天堂

浏览次数:10 发布时间:2025-10-22

引言

安平丝网产业作为中国乃至全球丝网行业的标杆,其发展历程堪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从明弘治元年(1488 年)的绢罗加工起步,历经 500 多年的传承与创新,安平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丝网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2024 年,安平丝网产业营业收入达到 1067 亿元,成为河北省首个超千亿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安平丝网产业的成功不仅体现在规模上,更体现在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产业生态。编织类丝网产销量和出口量占全国的 80% 以上,产品涵盖 6 大系列、400 多个品种、6000 多种规格,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高精尖领域。这一成就的取得,源于安平在产业组织、技术创新、共享模式等方面的系统性创新。

本报告旨在深入剖析安平丝网产业在全国的市场地位,全面解析其发展结构与组成要素,并提炼出可供其他传统产业集群借鉴的经验模式。通过对最新产业数据的分析和对发展路径的梳理,为理解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案例参考。

O1CN01O8OfmU1mEmYNxoaDh_!!2200709204923-0-cib.jpg

一、安平丝网产业在全国的市场地位

1.1 总体市场份额

安平丝网产业在全国丝网市场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根据 2024 年最新数据,安平丝网产业营业收入达到 1067 亿元,较 2023 年增长 6.5%。这一规模不仅在河北省内首屈一指,在全国范围内也处于领先地位。
从市场份额来看,安平编织类丝网产销量和出口量均占全国的 80% 以上。这一比例在过去几年中保持稳定,充分体现了安平在该细分领域的垄断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安平丝网产品已远销 190 多个国家和地区,真正实现了 "世界丝网看中国,中国丝网看安平" 的产业格局。

与全国同行业对比,安平的优势更加明显。2024 年,中国金属丝网制品行业整体市场规模达到 1280 亿元,而安平一县的产值就占到了约 83.4%。这意味着全国超过八成的金属丝网产值来自安平,这种高度集中的产业格局在全国并不多见。

O1CN01nNUCJX1mEmYWRlzvt_!!2200709204923-0-cib.jpg

1.2 细分产品市场占比

安平丝网产品体系庞大,涵盖拉拔类、编织类、焊接类、冲拉类、非织造类、制品类 6 大系列。在不同细分产品领域,安平的市场地位各有差异:
编织类丝网无疑是安平的王牌产品,产销量和出口量均占全国的 80% 以上。这一优势地位源于安平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从传统的窗纱、护栏网到高精密度的不锈钢网,安平在编织类产品上形成了全覆盖的产品体系。
建筑用丝网领域,安平占据了约 42% 的市场份额。其中,护栏网产品尤为突出,全国 80% 以上的道路护栏出自安平县。安平年产 120 万吨护栏网,占据全国市政工程招标份额的 38%。
工业用网方面,安平占比约 35%。产品主要包括石油化工用的微米级滤网、造纸用的 14.5 米宽幅聚酯网等高技术含量产品。特别是在高端精密过滤网细分领域,安平的市占率达到 40% 以上。

从产值结构来看,根据 2023 年的数据,安平丝网产业呈现出明显的金字塔结构:基础产品(护栏网、窗纱网、金刚网等)年产值约 505 亿元,占总产值的 47.3%;中端产品(过滤器、高目数编织网等)年产值约 283 亿元,占比 26.5%;高端产品(烧结网、稀有金属网等)年产值约 97 亿元,占比 9.1%。

O1CN01J6klHO1mEmY8RQ6eX_!!2200709204923-0-cib.jpg

1.3 应用领域分布

安平丝网的应用领域极为广泛,从传统的建筑防护到高科技领域,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根据 2024 年的统计数据,安平丝网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分布如下:
建筑与基础设施领域,安平丝网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不锈钢窗纱、护栏网等产品占据全国 90% 的市场。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到雄安新区建设,从高铁声屏障到城市轨道交通,安平丝网产品无处不在。特别是在雄安新区建设中,已有 50 多家安平企业深度参与,年销售额超过 10 亿元。
工业制造领域,安平丝网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医药、汽车等行业。例如,安平生产的金属电极网、稀有金属网、屏蔽网等产品,已成为航空航天、制氢、光伏等领域的关键部件。钢研华普公司研发的金属多孔发汗面板更是填补了国内空白。

高科技领域,安平丝网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直径 0.036 毫米的超精细不锈钢丝已应用于芯片制造,卫星散热丝网助力航天事业发展。安平生产的 400×2800 目密纹网,最细丝径可达 0.015 毫米,这些产品的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O1CN01Fwvd9W1mEmY0QKFps_!!2200709204923-0-cib.jpg

1.4 出口贸易地位

安平丝网的出口贸易在全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2024 年,安平丝网产业外贸进出口完成 48.97 亿元,出口额达到 286 亿元,占总产值的 26.8%。
从出口市场分布来看,安平丝网产品远销全球 19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出口市场包括:东南亚市场占比 35%,是最大的出口目的地;欧洲市场占比 28%;非洲市场占比 20%;美洲市场占比 12%;其他地区占比 5%。
安平的外贸主体队伍不断壮大,拥有外贸企业 2200 家,其中出口实绩企业 775 家。通过中建材集团在海外合作设立的 24 个海外仓,以及 130 个直销点,安平构建起了覆盖全球的销售网络。特别是在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安平丝网产品凭借性价比优势获得了广泛认可。

从出口产品结构来看,安平丝网出口呈现多元化特征。2024 年,不锈钢丝网占总产量的比重达到 38.6%,镀锌钢丝网占比为 32.4%,焊接网和编织网分别占比 18.9% 和 10.1%。这种多元化的产品结构有效降低了对单一市场的依赖风险。

O1CN01vMmEN11mEmY5da6bv_!!2200709204923-0-cib.jpg

二、安平丝网产业的发展结构与组成

2.1 产业组织结构

安平丝网产业的组织结构呈现出 **"大群体、小规模"的显著特征。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安平县拥有丝网企业 1.3 万余家(部分统计为 1.6 万家),其中小微企业占 96% 以上 **。这种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既是安平丝网产业的特色,也是其面临的挑战。
从企业规模分布来看,安平丝网产业呈现明显的金字塔结构。在 1.3 万余家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 140-162 家,占比仅约 1%;年销售收入 1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 130 家;营收超亿元企业 23 家;超 3 亿元企业仅有 3 家。这种结构反映出安平丝网产业 "有高原无山峰" 的现状,缺乏具有强大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
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安平丝网产业以民营企业为绝对主体。个体经营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包括大量的家庭作坊式企业。近年来,国有企业开始在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网都河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作为国有独资企业,整合了河北省丝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河北省丝网产业技术研究院等资源。此外,还成立了国盛(安平)丝网集团有限公司、安平县飞鹤丝网集团有限公司等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数量较少,主要有河北捷通网业有限公司(美国 ATS 国际公司投资)等。

从产业链环节来看,安平形成了完整的产业分工体系:拔丝企业3000 多家,年拔丝能力 500 万吨;织网企业7000 多家,年织网能力 10 亿平方米;表面处理企业400 多家;商贸流通企业 13945 家,包括县内经销网点 1476 家,全国营销网点 12469 家。这种精细的分工体系,使得安平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提供多样化的产品。

O1CN01CY3pdA1mEmY2acOxL_!!2200709204923-0-cib.jpg

2.2 产品结构分析

安平丝网产品体系的丰富性在全国独一无二,形成了从低端到高端、从传统到现代的完整产品谱系。
六大系列产品的产值分布来看(基于 2013 年数据):编织类产值 120.6 亿元,占比 45%,是产值最高的类别;冲拉类产值 53.6 亿元,占比 20%;焊接类产值 50 亿元,占比 18.5%;拉拔类产值 26.8 亿元,占比 10%;制品类产值 13 亿元,占比 5%;非织造类产值 4 亿元,占比 1.5%。
产品层级结构来看,安平丝网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分布:
基础产品层(年产值约 505 亿元)主要包括护栏网、窗纱网、金刚网等,工艺相对简单,技术门槛较低,主要应用于交通水利、畜牧养殖、建筑装饰等传统领域。这一层级的产品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市场需求量大,是安平丝网产业的基础支撑。
中端产品层(年产值约 283 亿元)包括过滤器、高目数编织网、不锈钢网等半成品,广泛应用于石油过滤、医药、化工等领域。这一层级的产品技术含量中等,附加值相对较高,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
高端产品层(年产值约 97 亿元)包括烧结网、烧结毡、稀有金属网等,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等高精尖领域。虽然产值占比不高,但代表了安平丝网产业的技术高度和发展方向。

应用领域分布来看,2024 年的结构数据显示:建筑用丝网占比约 42%,是最大的应用领域;工业用网占比 35%;特种材料网(不锈钢网、铜网、钛合金网等)占比 18%;其他用途(农业、装饰、防护等)占比 5%。这种结构反映出安平丝网正从传统建筑领域向工业和高科技领域拓展。

O1CN01Ei9Xno1mEmYOp1V4V_!!2200709204923-0-cib.jpg

2.3 产业链结构

安平丝网产业构建了 **"原材料供应 — 生产制造 — 销售服务"** 的完整产业链,这种全产业链布局是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原材料供应环节,安平形成了多元化的供应体系。主要供应商包括河北钢铁集团(市场份额 37%)、宝钢股份、鞍钢股份等大型钢铁企业。2024 年,安平地区丝网企业共采购冷轧钢约 186 万吨,不锈钢 48 万吨,镀锌钢丝 93 万吨。化工原料方面,万华化学在安平丝网行业的市场份额为 28%,成为该细分领域最大的供应商。值得注意的是,本地原材料供应商仅占 23%,其余主要来自唐山、邯郸、天津、山东等地,体现出 "两头在外" 的特点。
生产制造环节,安平形成了高度专业化的分工体系。从拔丝到织网,从表面处理到深加工,每个环节都有大量专业企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安平拥有各种拔丝织网设备 4 万台(套),其中超过 50% 的企业在 2020 年以来进行了自动化改造。这种设备升级潮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销售服务环节,安平构建了覆盖全球的营销网络。国内方面,12469 个营销网点覆盖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国际方面,产品出口 190 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 24 个海外仓和 130 个直销点。这种密集的销售网络确保了产品能够快速到达终端客户。

O1CN013DEgoU1mEmY92KWc0_!!2200709204923-0-cib.jpg

2.4 技术创新体系

安平丝网产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呈现出 **"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产学研协同"** 的特征。
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安平建立了多层次的研发体系。河北省丝网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核心平台,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机构开展技术攻关。此外,还建设了不锈钢丝网研发中心、焊接丝网研究中心、丝网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平台等专业平台。
创新投入方面,安平企业展现出强烈的创新意愿。2023 年,安平丝网企业全年研发投入 2.1 亿元,同比增长 19.8%。龙头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更高,如赛航公司每年至少拿出营业收入的 4% 进行技术研发,河北骄阳焊工有限公司每年投入研发费用近千万元。
创新成果方面,安平取得了丰硕的技术突破。截至 2024 年,安平拥有有效发明专利 86 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2.60 件;实用新型专利 1500 多项,外观专利 300 多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 20 项、行业标准 13 项、地方标准 14 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0.012 毫米不锈钢丝工艺突破了国内微丝最细纪录,650 目密纹网编织工艺填补了国内空白。

创新主体培育方面,安平形成了梯度化的创新企业群体。截至 2024 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110 家,是 2022 年的 5.5 倍;国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 5 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 1254-1340 家;科技小巨人企业 16 家。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连续两年稳居河北省 A 类。

O1CN01tz1opk1mEmcDoW58j_!!2200709204923-0-cib.jpg

2.5 市场结构分析

安平丝网产业的市场结构呈现出 **"内外并重、全球布局"** 的特点。
国内外市场占比来看,内销占据主导地位,约占总产值的 73.2%;出口占比 26.8%。这种结构反映出安平丝网主要服务于国内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发展需求。
国内市场,安平丝网实现了全覆盖。12469 个营销网点遍布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形成了 "哪里有建设,哪里就有安平丝网" 的市场格局。特别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的带动下,安平丝网在高端建筑市场的份额不断提升。
国际市场,安平丝网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2024 年出口额达到 286 亿元,产品远销 19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出口市场包括东南亚(35%)、欧洲(28%)、非洲(20%)、美洲(12%)等。通过海外仓和直销点的布局,安平丝网的国际市场响应速度和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客户结构来看,安平丝网呈现多元化特征。既有大型工程项目的批量采购,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雄安新区建设等;也有中小企业的零散需求;还有国际市场的品牌客户。这种多元化的客户结构有效分散了市场风险。

O1CN01sPa1CL1mEmXyfWPcK_!!2200709204923-0-cib.jpg

三、安平模式的核心要素与创新机制

3.1 产业集群效应的形成机制

安平丝网产业集群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 500 多年的历史积淀和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其集群效应的形成机制可以概括为 **"历史传承 + 地理集聚 + 产业协同 + 政府引导"** 的四位一体模式。
历史传承奠定产业基础。安平丝网起源于明弘治元年(1488 年),最初是绢罗加工,后发展为鬃毛加工。1918 年,徐老山将金属丝网生产技术引入安平,创办了第一家金属丝网厂。这种深厚的历史底蕴不仅传承了技术工艺,更形成了独特的产业文化和企业家精神。
地理集聚产生规模效应。安平地处京津冀腹地,距离雄安新区仅 50 公里,地理位置优越。经过多年发展,丝网生产已遍及安平县所有乡村,并延伸到周边十几个县市。目前形成了以安平县城为中心,辐射周边的产业布局,拥有丝网工贸企业 1.3 万余家,从业人员 21 万人。
产业协同构建完整生态。安平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到销售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既有提供原材料的供应商,也有专注于单一工序的加工企业,还有负责销售和物流的商贸企业。这种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协作,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政府引导优化发展环境。安平县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发挥了关键的引导作用。通过制定产业规划、建设专业园区、提供政策支持等措施,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特别是近年来,政府通过成立国企平台、搭建创新平台、推动共享模式等创新举措,有力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

O1CN01ao4RPh1mEmYTpxtHK_!!2200709204923-0-cib.jpg

3.2 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的平衡机制

安平在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方面形成了独特的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 的平衡机制,这种机制既发挥了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又充分激发了市场活力。
顶层设计方面,政府制定了清晰的产业发展战略。出台《衡水市丝网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 年)》,为产业发展绘制了路线图。实施特色产业迭代升级 "五个一" 工程和八大转型升级工程,明确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
平台搭建方面,政府发挥了关键的资源整合作用。成立网都河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作为国有独资企业,整合了省丝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丝网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资源。这种 "政府背书、国企牵头、企业参与" 的模式,有效解决了单个企业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
政策支持方面,政府提供了全方位的要素保障。设立延链强链补链招商引资奖金 1000 万元、高质量发展奖 1500 万元;对引进先进设备的企业给予购置款 10% 的补贴,近三年累计发放奖励超 2000 万元;设立 1000 万元产业基金,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市场机制方面,政府充分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在企业经营、产品定价、市场开拓等方面,政府不直接干预,而是通过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来支持企业发展。这种做法既避免了政府过度干预市场,又确保了产业发展不偏离正确轨道。

O1CN01uIDsMl1mEmc8kVhFl_!!2200709204923-0-cib.jpg

3.3 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路径

安平构建了 **"平台支撑、企业主体、协同创新、成果转化"** 的科技创新体系,这一体系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
创新平台建设上,安平形成了多层次的研发体系。省级层面,建设了河北省丝网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产业创新的核心平台;企业层面,培育了省级工业企业研发机构 13 家、省级科技孵化器 1 家;中试层面,建设了丝网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平台,提供技术研发、中试试验、工艺改进等共享服务。
产学研协同方面,安平建立了开放式的创新网络。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科技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 "共投、共研、共担、共赢" 的众筹科研模式,成功研发出高目数高精度不锈钢印刷网,实现进口替代,单价较进口产品降低 42%。
创新成果转化方面,安平建立了高效的转化机制。通过中试平台,已转移技术成果 3 项,合同交易额 1500 万元。2024 年丝网博览会上,集中发布了 40 余项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充分展示了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

创新生态营造方面,安平形成了激励创新的良好环境。对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企业给予分层次奖励;实施 "亩均论英雄" 改革,引导资源向创新能力强的企业集中;建立了 "一对一" 帮扶机制,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O1CN01DHCBrM1mEmY2jJQSc_!!2200709204923-0-cib.jpg

3.4 共享智造模式的创新实践

安平首创的 **"共享智造" 模式 ** 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创新,这一模式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在技术升级、设备更新、成本控制等方面的难题。
共享工厂的运作机制极具创新性。全国首条护栏网自动化焊接流水线采用 "企业租赁 + 代工生产" 模式面向全行业开放。这条生产线 2 分钟完成一片铁路护栏网,24 小时不间断运行仅需 4 名巡检人员,效率媲美 28 名熟练工人。通过共享模式,中小企业无需巨额投资即可使用先进设备,生产成本降低 18%,交货周期缩短 25%。
"共享实验室" 模式实现了检测资源的高效利用。依托河北省丝网检验中心,安平整合了 36 个专业实验室及 250 余台(套)先进仪器设备,开展共享性检测服务。企业检测成本降低 29%,检测效率提高 70%。2024 年上半年,丝网检测中心服务企业 1305 家次,接收委托检验 1016 次。
资源共享的六大路径形成了完整的共享体系。根据河北省发布的《特色产业集群 "共享智造" 工作指南》,安平在原料集采共享、关键设备共享、生产工序共享、产品设计共享、技术创新共享和物流贸易共享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探索。这种全方位的共享模式,不仅降低了企业成本,更推动了产业价值链的整体重构。

数字化平台支撑为共享模式提供了技术保障。安平构建了 "云服务 + 物联网 + 智能终端" 的数字化平台,实现设备、人员、订单、仓储等产业资源的全面共享。"丝网产业大脑" 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更是助推了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O1CN01dC4bE41mEmY77FJ7A_!!2200709204923-0-cib.jpg

四、与国内外主要竞争对手的对比分析

4.1 与国内其他丝网生产基地的对比

中国丝网产业主要集中在河北、江苏、浙江等省份,各地形成了不同的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安平的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
企业数量和规模来看,河北省拥有 1569 家丝网企业,远超江苏(281 家)和浙江(243 家)。在河北省内,除安平外,饶阳县拥有丝网企业 160 余家,但规模普遍较小,规上企业仅 21 家,营收超亿元企业仅 2 家。相比之下,安平的 1.3 万余家企业形成了压倒性优势。
产品特色来看,各地形成了差异化的产业定位。河北地区以生产金属丝网为主,江苏以塑料丝网为主,浙江以筛网和化纤滤布为主。浙江天台在化纤滤布领域占据国内市场份额 90% 以上,江苏、浙江在编织丝网带领域合计占据全国产能的 56% 以上。安平则以金属丝网全产业链为特色,产品种类最为齐全。
产业规模来看,安平的领先地位无可撼动。2024 年安平丝网产业营收 1067 亿元,而浙江绍兴市上虞区虽被称为 "中国丝网之乡",拥有企业超 1800 家,但年产值仅 400 亿元。从产量来看,江苏省 2025 年预计产量 231.5 万吨(占全国 25.8%),浙江省 209.3 万吨(占比 23.3%),而安平年拔丝 500 万吨、织网 10 亿平方米,单项指标就超过了江浙两省的总和。

技术水平来看,安平在某些领域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0.012 毫米不锈钢丝工艺突破国内微丝最细纪录,650 目密纹网编织工艺填补国内空白。但在整体技术水平上,与江浙地区仍有差距,特别是在高端装备和精密制造方面。

src=http___cbu01.alicdn.com_img_ibank_2015_522_166_2092661225_1535746873.jpg&refer=http___cbu01.alicdn.webp.jpg

4.2 与国际主要竞争对手的对比

在国际市场上,安平丝网面临着来自印度、韩国、德国等国家的竞争。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明确安平的国际竞争地位和改进方向。
全球市场份额来看,中国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根据出口贸易数据,全球前 10 大丝网供应国中,中国以 5,584 家供应商位居第一,印度(1,252 家)、韩国(1,080 家)分列第二、三位。这表明中国在全球丝网供应链中占据核心地位。
技术水平对比来看,安平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德国不锈钢网价格是安平的 6-10 倍,美国石油钻井振动筛网使用寿命为一个月,而安平产品仅一周。德国、日本等国在丝材精度、网面平整度、机械性能、耐磨性能等方面的产品质量远超安平。这种技术差距主要体现在高端产品领域。
发展模式来看,各国呈现不同特点。印度凭借成本优势在中低端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但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韩国依托制造业基础,在精密丝网领域有一定优势;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则凭借技术和品牌优势占据高端市场。安平的优势在于完整的产业链和庞大的生产规模,但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方面仍需加强。

竞争态势来看,全球丝网市场呈现多层次竞争格局。国际大型企业如德国 GKD、美国 Gibbs Die Casting 等凭借品牌和技术优势占据高端市场;中国企业通过成本优势主导中低端市场;在中端市场,各国企业竞争激烈。安平需要通过技术升级和品牌建设,逐步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O1CN01YCTnDo1mEmYZ3EkZ7_!!2200709204923-0-cib.jpg

4.3 安平的竞争优势总结

通过国内外对比分析,安平丝网产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规模优势无可比拟。安平拥有 1.3 万余家企业,年营收 1067 亿元,编织类丝网占全国 80% 以上的市场份额,这种规模优势是其他地区短期内无法超越的。
产业链优势完整配套。从原材料加工到终端产品,从传统工艺到现代制造,安平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丝网产业链。这种全产业链布局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更提高了快速响应能力。
成本优势明显。依托京津冀地区的原材料供应和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安平丝网产品在价格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特别是在中低端市场,这种成本优势转化为明显的市场优势。
创新能力快速提升。通过近年来的持续投入,安平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高新技术企业从 2022 年的 20 家增至 2024 年的 110 家,研发投入年均增长超 20%,创新能力正在快速追赶发达国家水平。

市场网络覆盖全球。12469 个国内营销网点和 190 多个国家的出口市场,构建起了全球最密集的丝网销售网络。这种网络优势确保了产品能够快速到达终端客户。

O1CN01s8xugu1mEmY8Vgokv_!!2200709204923-0-cib.jpg

五、安平模式的借鉴价值与发展前景

5.1 安平模式的核心经验

安平丝网产业的成功实践,为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经验。其核心经验可以概括为 **"一个理念、两大支撑、三种机制、四大创新"**。
**"一个理念"** 是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安平始终将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推动产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两大支撑"** 是指政府支撑和市场支撑。政府通过顶层设计、平台搭建、政策支持等方式发挥引导作用;市场通过竞争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等发挥决定性作用。两者有机结合,形成了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种机制"** 包括:产业协同机制,通过分工协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利益共享机制,通过共享模式让中小企业分享发展成果;风险共担机制,通过产业链协同降低经营风险。

**"四大创新"** 体现在: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形成了 "平台 + 企业 + 高校" 的协同创新模式;共享智造模式的创新,通过设备共享、技术共享、检测共享等降低企业成本;数字化转型的推进,通过 "产业大脑" 等平台提升全行业智能化水平;产业生态的完善,通过延链补链强链构建完整产业体系。

O1CN01G0Rs3f1mEmY8K1yD5_!!2200709204923-0-cib.jpg

5.2 对其他传统产业集群的借鉴意义

安平模式对其他传统产业集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产业集群升级的启示。安平的经验表明,传统产业集群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走创新驱动之路。通过构建创新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攻关,可以有效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同时,要注重产业生态的完善,通过延链补链强链,构建完整的产业体系。
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启示。安平的共享智造模式为中小企业解决了技术升级难题。通过设备共享、技术共享、检测共享等方式,中小企业可以以较低成本享受先进生产要素,实现快速成长。这种模式特别适合资金实力不足但有发展意愿的中小企业。
对政府引导的启示。安平的实践证明,政府在产业发展中应发挥 "引导不主导、服务不干预" 的作用。通过制定规划、搭建平台、提供服务等方式,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特别是在创新平台建设、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政府的作用不可替代。

对区域协同的启示。安平充分利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的机遇,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区域战略的有机结合。其他地区也应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在区域协同发展中寻找产业升级机会。

O1CN018rscdj1mEmYGrCa5n_!!2200709204923-0-cib.jpg

5.3 安平丝网产业的发展前景

基于当前的发展态势和内外部环境分析,安平丝网产业的发展前景总体向好,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发展机遇方面:
一是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国家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政策不断出台,河北省将安平丝网列为重点支持的特色产业集群。随着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地实施,产业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
二是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随着 "一带一路" 建设的推进、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投入、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丝网产品的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特别是在新能源、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高端丝网产品需求旺盛。
三是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创新体系建设,安平在高端产品研发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随着技术积累的不断深化,有望在更多领域实现进口替代。
四是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丝网产业大脑" 等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将推动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应用,产业效率和竞争力将大幅提升。
面临挑战方面:
一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来自印度、东南亚等低成本地区的竞争压力增大,同时面临发达国家在高端市场的技术壁垒。
二是环保要求不断提高。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丝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治理成本将显著增加,对传统生产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
三是人才短缺问题突出。随着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对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安平在人才吸引和培养方面仍存在不足。

四是产业结构有待优化。目前安平丝网产业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高端产品占比偏低。如何实现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挑战。

O1CN01Efxlnj1mEmY1cP7KB_!!2200709204923-0-cib.jpg

发展预测
根据行业分析和发展趋势判断,安平丝网产业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健增长。预计到 2025 年,产业营收将达到 1150 亿元,同比增长 8% 左右;到 2027 年,有望达到 1580 亿元的目标。

在产品结构方面,高端产品比重将从目前的 9.1% 提升至 25% 以上,中端产品比重将进一步增加,基础产品比重将相应下降。在技术水平方面,将在更多领域实现技术突破,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市场布局方面,将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特别是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市场。

O1CN01CtKyTK1mEmY5ek4Xb_!!2200709204923-0-cib.jpg

结语

通过对安平丝网产业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核心结论:

安平丝网产业在全国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24 年营收 1067 亿元,编织类丝网产销量和出口量占全国 80% 以上,是全球最大的丝网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其成功源于独特的产业发展模式,即以完整产业链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共享智造为特色、以政府市场协同为保障的 "安平模式"。

佑工183手机二维码.png

安平模式的核心价值在于为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通过构建创新体系、推进共享模式、深化数字转型、完善产业生态,安平实现了从传统 "织造" 向现代 "智造" 的华丽转身。特别是其首创的共享智造模式,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技术升级难题,为产业整体提升开辟了新路径。

面向未来,安平丝网产业既面临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技术进步等发展机遇,也面临国际竞争、环保压力、人才短缺等挑战。但总体而言,凭借深厚的产业基础、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完善的发展机制,安平丝网产业有望在 2027 年实现 1580 亿元的发展目标,并在全球丝网产业中保持领先地位。

佑工微信二维码.png

安平的实践充分证明,传统产业并非夕阳产业,关键在于能否通过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对于其他传统产业集群而言,安平模式提供了重要启示:坚持创新驱动、加强协同合作、推进共享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产业完全可以通过创新焕发新的生机,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佑工公众号二维码.jpg